首页

艾彩原创女王调教脚奴

时间:2025-05-30 00:10:42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86824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马帅莎 李仪)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白国龙 摄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152名筏钓选手齐聚江西万安湖角逐“钓王”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到唐代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在民间广泛盛行。此后中秋节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日益重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效转化运用

梧州11月4日电 (林洁琪)广西梧州市委宣传部4日介绍,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配套活动——2024年梧州·粤港澳大湾区粤曲(折子戏)邀请赛将于11月5日至6日举办,届时来自海内外的名家新秀队伍将参赛。

重庆高温天气持续 动物吃冰镇水果防暑降温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中国从未袖手旁观。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同比降9.8%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致辞中表示,新型显示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特征日益凸显,要完善产业供应体系,做强做优新型显示产业。注重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瞄准产业短板瓶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新兴显示技术产业化进程,面向新兴领域需求创新产品供给。落实好新型显示领域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深国际合作,加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鼓励国内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支持国际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分享产业红利。

山东检察机关依法对马玉星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承诺。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来自中国。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